漢字 麈

拼音:zhǔ 注音:ㄓㄨˇ

部首: 鹿 部外筆畫: 5 總筆畫:16

五筆86: YNJG 五筆98:OXXG 倉頡:IPYG 鄭碼:TXSC 電碼:7779

筆順編號: 4135221153541121 四角號碼: 00214 UNICODE: 9E88


基本字義

zhǔ   ㄓㄨˇ
  1. 古書上指鹿一類的動物,其尾可做拂塵:~尾(即“拂塵”)。

地方方言

  • 粵語:zyu2
  • 客家話:[海陸豐腔]zhu3[客英字典]zhu3[臺灣四縣腔]zu3[梅縣腔]zhu3

詳細解釋

  • zhǔ

〈名〉

  1. 駝麈 [elk]。即“麋鹿”。俗稱“四不像”
    1. 翦旄麈。——《文選·左思·蜀都賦》
  2. 麈尾(用麈的尾毛做的拂塵)的省稱 [elktail whisk]
    1. 抱琴不暇撫,揮麈無由停。——歐陽修《和圣俞聚蚊》
  3. 又如:揮麈(揮動麈尾,以撣灰塵);麈尾(用麈的尾毛制成的拂麈)

《康熙字典》

  • 《亥集下》《鹿字部》 ·麈 ·康熙筆畫:16 ·部外筆畫:5
  • 《唐韻》之庾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腫庾切,音主。《說文》麋屬。《埤雅》麈似鹿而大,其尾辟麈。《名苑》鹿大者曰麈,羣鹿隨之,視麈尾所轉而往,古之談者揮焉。《恩平郡譜》麈謂之荒,鹿謂之。《華陽國志》郪縣宣君山出麈尾。《司馬相如·上林賦》沈牛麈麋。

說文解字

  • 《卷十》《鹿部》 ·麈
  • 麋屬。從鹿主聲。之庾切

English

species of deer

字典(簡體版):https://www.ziqqq.com/zidian/MTk3OTE=.html


別人正在查的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