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解釋 | 至:到。指沒有不到的地方。也指什么壞事都做絕了。 |
---|---|
成語出處 | 先秦 孔子《論語 陽貨》:“既得之,患失之。茍患失之,無所不至矣。” |
成語注音 | ㄨˊ ㄙㄨㄛˇ ㄅㄨˋ ㄓㄧˋ |
成語拼音 | wú suǒ bù zhì |
讀音讀法 | ![]() |
常用程度 | 常用成語 |
感情色彩 | 中性成語 |
成語用法 | 動賓式;作謂語;含貶義 |
成語結構 | 動賓式成語 |
來源年代 | 古代成語 |
成語正音 | 不,不能讀作“bú”。 |
成語辨形 | 至,不能寫作“質”。 |
成語辨析 | ~和“無所不為”都可形容什么壞事都干;到處干。但~偏重于到什么地方都干壞事;“無所不為”偏重于什么壞事都干得出。 |
近 義 詞 | 無所不為、為所不為 |
反 義 詞 | 無惡不作 |
成語實例 | 清 百一居士《壺天錄》下卷:“慈母愛子之心,無所不至。” |
英語翻譯 | penetrate everywhere |
日語翻譯 | 至(いた)る所に蕑り込(こ)む |
俄語翻譯 | нет места,где бы не был <не останавливаться ни перед чем> |
成語謎語 | 普遍家訪;戶口普查;家家戶戶都跑遍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