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|
---|
成語解釋 | 三:再三;表示多次;思:考慮;行:行動。經過反復考慮;然后再去做。指做事慎重。 |
成語出處 | 先秦 孔子《論語 公冶長》:“季文子三思而后行。子聞之,曰:'再,斯可矣。'” |
成語注音 | ㄙㄢ ㄙㄧ ㄦˊ ㄒㄧㄥˊ |
成語拼音 | sān sī ér xíng |
讀音讀法 |  |
常用程度 | 常用成語 |
感情色彩 | 中性成語 |
成語用法 | 連動式;作謂語、賓語;含褒義 |
成語結構 | 偏正式成語 |
來源年代 | 古代成語 |
成語正音 | 而,不能讀作“ěr”;行,不能讀作“hánɡ”。 |
成語辨形 | 而,不能寫作“爾”。 |
成語辨析 | ~和“深思熟慮”都有“反復地深入考慮”的意思。但~重在反復考慮成熟后再去做;既有考慮的意思;也有做的意思;而“深思熟慮”重在考慮的深入和成熟;不包括做的意思。 |
近 義 詞 | 深思熟慮、鄭重其事 |
反 義 詞 | 不假思索、輕舉妄動 |
成語實例 | 宋 辛棄疾《哨遍》詞:“嗟魚欲事遠游時,請三思而行可矣。” |
英語翻譯 | Look before you leap. |
日語翻譯 | 三思(さんし)の上(うえ)実行する |
俄語翻譯 | во всяком деле нáдо трижды подумать |
其他語言 | <德>erst wǎgen,dann wagen <erst denken,dann handeln> |
成語謎語 | 辭別姑母武則天 |